昨日上午,由中国农学会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 “农业不是简单的‘吃饭产业’,通过经济、生态、社会功能才能完整地体现现代农业本质。”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认为农业的多功能性丰富和拓展了农业的内涵,发展现代农业应该注意这一关系。比如园区农业已经被大家熟知,但“真正意义上的园区农业不是宾馆、酒店,更不是房地产,如果园区农业违背了经济、示范的基本功能,发展园区农业就失去了意义”。 长期奔走在农业一线的院士、专家们关注着现实问题,心里揣着大农业这“一盘棋”。保护农业资源、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农业生态……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深入思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周东美发问:果园杀虫剂、设施农业、农药等等都对土壤有极大的污染,土壤不好何来好粮?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说:“过去100年世界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急剧减少,以我国为例,上世纪50年代种植约4.6万个品种,目前减少至1千余个。”他呼吁:“物种减少带来了农田生物多样性降低,并加剧了病虫害的流行,研究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迫在眉睫!” 张桃林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又机遇难得,潜力巨大。那么,该如何选择发展路径呢?“可持续发展是目标,综合产能建设是核心,科技支撑是根本出路,资源环境是基础和约束。” 加强生态资源环境管理,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共识在交流中愈发清晰。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立足整体优化,加强顶层设计,生产、生活、生态整体推进,让农民既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又享受到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福利;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广大农民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等。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