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6个。根据该方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不再保留原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的职责如下: 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方案提出,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深挖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这意味着中国旅游业的主管部门由副部级升格为部级,这是业内期盼已久的“升格”。长期以来,旅游局不同于文化部、农业部、住建部、林业部、水利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旅游局不属于政府组成部门,而是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直属机构,文化部等上述部门均是政府组成部门,地位和话语权远高于旅游业;同时,旅游管理体制中存在“权责不统一”、“多头管理”、“主管机构弱”等现象。“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传统六要素分别掌握在不同的行政部门手里,旅游最重要的景区资源,也是分别由文化部、农业部、住建部、林业部、水利部等多个部门分头掌管。资源分散、政出多门,这造成旅游业的事务,往往旅游局无权干涉。 之所以将旅游与文化部合并,是因为,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来自于文化,国务委员王勇对此解读称,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另外,将国家林业局的职责,农业部的草原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由自然资源部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其主要职责是,监督管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等。 这意味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绝大部分旅游资源将由同一个部门掌管,统一的规划、保护、监管和开发,将使旅游资源的利用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全民的公共利益。 著名旅游专家魏小安,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曾博伟,北京勇先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夏家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家明,国家旅游局原规划专家王兴斌,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等七位旅游专家,专业解析此次机构调整对旅游业的影响。 魏小安:说几句旅游人的话 今天,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刷屏,一些部门合并了,一些新部门组建了,许多职能调整了,堪称力度空前,对应新时代,需要新机构。其中,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自然会引发旅游人的关注。 40年以前,有一个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归属外交部。1983年,旅游局和国旅总社分家,成立国家旅游局,是为国务院直属局。后来,旅游局升部就变成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此次,说了很长时间,传了若干版本,水落石出,正常,也是好事。 一是保留了旅游,而且也是一种升部方式,目标总算达到了。二是文旅融合,已经成为现实发展方向,全国各个城市已经组建了一百多个文旅集团。三是要求旅游发展的文化导向和文化深入,符合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四是使原来两个部门的矛盾纠纷在内部消化。五是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 这个结果,一是本届国家旅游局强力工作的结果,尤其是李金早局长,敢做敢为,基本达到了极限,旅游影响越来越大,机构改革必须考虑。二是产业大发展的地位上升,各地越来越重视。三是舆论的作用,全域旅游正式得到肯定,并在总理工作报告中部署。 当然,也会产生一系列变化。首先,一个“和”字,是并列关系,现实中则可能是附属关系。其次,设置内部机构,有些会合并,充其量设置两三个司级机构,与直属局的状况是根本变化。第三,文化部门的中心是意识形态,旅游部门的中心在于市场,两种关注,两种思路,两套路数。人家抓大事,我们抓小事,但是在民生这个方面可以统一。第四,需要强化大文化,覆盖整个社会领域,就和全域旅游对应了。总之,路尚长,需要磨合,希望能够产生共振效果,以体现机构改革的英明。 吴文学:地位提升职能增强 文化是旅游的生命,旅游是文化的再现,文旅同属性本为一家,过去“同性分列”而行,彼此顺势而为,在顺畅与不顺畅间相伴前行,文化影响力有提升,旅游生产力得发展……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让我们眼前一亮,“组建”二字落地有声,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新时代发展基础,实现了真正的文旅融合;“组建”二字让旅游人振奋,大产业大发展,“小马拉大车”终于“不再保留”;“组建”得以实施落实,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与之相对应的“品质旅游”的新希望;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必将使我国的文化形态与旅游业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曾博伟:旅游的文化功能会首先得到关注 此次改革的大背景是大部制改革,小背景是“五位一体”中丰富文化建设内容,旅游的文化功能会首先得到关注。 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融合发展是主旋律,下一步如何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通过文化内涵的注入提升旅游品质;通过旅游拓展文化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新部门的名字里保留了旅游二字,说明中央更重视旅游了。文化和旅游合二为一,长远来看有好处,但短期磨合还存在不确定性。另外,重要的是地方机构是否跟着调,理想的是不必完全跟着国家调,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设置旅游的机构。 夏家勇:中国旅游强国梦想可期 1.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后,由政府直属机构升为政府组成单位,从主要配角成为多个主演的一员。 2.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文化与旅游工作统筹规划,对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便于发挥旅游引擎带动作用,促进大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做好旅游产品,激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作用。 3.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同时,文化旅游部门的融合,有望推动以更开放的眼光看待文化与旅游项目,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中国旅游强国梦想可期。 王兴斌:文化+旅游是1+1>2 正在举行的人大会传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成为新组建的26个部委之一。对此,本人有五点看法: 1. 中央政府旅游主管机构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提升了旅游业管理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提升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高了旅游业在五个文明建设中的使命; 2. 文化是旅游之根、之魂,旅游业是大文化业的一部分。成立文化旅游部更加契合旅游的文化属性、更好地发挥旅游的文化功能; 3. 文化业既有社会公益属性又有经济产业属性,既是事业又是产业,成立文化旅游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旅游事业与产业的双重属性与职能; 4. 中国旅游在世界上的核心吸引力与竞争力是绵延五千载、一以贯之、独具魅力、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成立文化旅游部有利于旅游业更好地走向世界,有利于建立包括港澳台在内中华旅游共同体。 5. 成立文化旅游部有利于文化业的大发展,“文化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名符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事业与产业。旅游业发展能更好地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文化业发展也能更好地融合旅游的发展经验。 总之,“文化+旅游”是1+1>2,是双赢、共赢。 刘家明:旅游找到魂了,文化能做实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与文化部合并,旅游找到魂了,文化能做实了,二者合并相得益彰。 当前,旅游呈现井喷式和分层式发展时期,许多旅游项目需要升级。旅游升级发展的新动力,是IP。IP携带的是文化基因,影视、广告、文学、艺术、媒体等文化形式是做大IP的关键。很多地方成立负责旅游发展的集团,都称之为旅游文旅集团,可见文化与旅游孪生关系。文化部与旅游局的合并成立文化与旅游部,可以预见会加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文旅集团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刘思敏:文化旅游开发是下一阶段的重头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国家对于文化业的思路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要并重。文化产业相当大一部分就是旅游产业,文化没有旅游做载体就是空的。比如民俗、古村落,原住民不觉得它是文化资源,普遍不重视,但对旅游业来讲,是很重要的资源。 改革开放之前,旅游业原是一项事业,归外事部门管理,改革开放以后变成产业。旅游活动本身就是文化活动,旅游的移动本身就是文化的移动。比如我们游览山岳景区,就属于山水文化的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本身就是文化。 但目前优质的山水资源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文化旅游的开发才是下一阶段旅游业的重头戏。依托我们的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是一条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