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园林布局基本原则 1、主景与配景。在自然界,植物的干与枝、花与叶,动物的躯干与四肢(或双翼)都呈现出明显的主从结构。自然界正是通过这些差异的对立,又共同成为一种统一、协调的有机组合的整体。各种艺术创作中,首先确定主题、副题,重点、一般,主角、配角,主景、配景等关系,都表现为主从关系。所以,园林布局,首先在确定主题思想前提下,考虑主要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考虑园林主景。 2、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布局中运用统一与变化的基本规律,创作景物形象的具体表现。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对比是采用骤变的景象,以产生唤起兴致的效果。空旷的绿茵草坪,由于竖向高耸的密林对比,水平或缓坡的草坪显得更加广阔和爽朗。调和的手法,主要通过布局形式、造园材料等方面的统一、协调,如把美学性状相同或相似的景物配置在一起,整个景观效果较和谐。 3、节奏与韵律。在园林布局中,常使同样的景物重复出现,如德国柏林苏军烈士墓前5块方形草坪,5块等量草坪上摆着5个用花岗岩雕刻成同样大小、同样画案的白色花岗岩的花圈。这种同样的景物重复出现和布局,就是节奏与韵律在园林中的应用。 节奏为音乐上的术语,指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规律。韵律为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组合,均匀地间歇或停顿,一定地位上相同音色的反复出现,以及句末或行末利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和时,构成了韵律。韵律可分为连续韵律、渐变韵律、交错韵律、起伏韵律等处理方法。如颐和园十七孔桥的桥孔,从中间往两边逐渐由大变小,形成递减趋势 4、均衡与稳定。在园林布局中均衡可以分为静态均衡或依靠动势求得均衡,或称之为拟对称的均衡。对称的均衡为静态均衡,一般在主轴两边景物以相等的距离、体量、形态组成均衡即静态均衡。拟对称均衡,是主轴不在中线上,两边的景物在形体、大小、与主轴的距离都不相等,但两景物又处于动态的均衡之中。 5、尺度与比例。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岛智慧海一段登山道,台阶的自然错落,但一般台阶都在30cm到40cm高,很明显,设计者的目的在于创造出一种登佛寺的艰难感,令游人对佛寺产生尊严感。 八、园林形式 1、确定依据:园林的性质、不同文化传统、意思形态的不同决定园林的表现形式。 2、形式分类: (1)规则式,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产生之前,西方园林以规则式为主,文艺复兴意大利台地园和19世纪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为代表。特征: ①中轴线:有明显的中轴线,园地划分大多成几何体。 ②地形:开阔较平坦地段,由不同的高程的水平线及缓倾斜的平坦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段,由阶梯式大小不同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③水体其外轮廓均为几何形,水体驳岸多整形,垂直,水景类型有整形水池,瀑布、壁泉及水渠运河。 ④广场和道路: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次分明,道路均为直线型、折线型或几何曲线型 ⑤建筑 ⑥种植规划 ⑦园林小品。 (2)自然式园林 ①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 ②私家园林,如苏州拙政园。 ③特征:地形、水体、种植、建筑、广场和道路、园林小品(假山、石品石雕、砖雕、石刻、木刻、盆景) (3)混合式园林,烈士公园。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