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灰尘都经过严格处理,高科技设备培育出“贵族蔬菜” 在瑞士超市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标注着“本地出产”的蔬菜要比进口的同类产品价格高出不少,标有本地产“BIO”(绿色食品)的更是贵得离谱。而这些“贵族蔬菜”就来自瑞士的生态农庄。 几天前,《世界新闻报》记者来到位于瑞士北部施泰因毛尔市的米勒农庄采访,得知这个只有几十名工人的农庄依靠智能化的管理,一年的总产值高达约700万瑞郎(约合4500万元人民币),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接待中国贵宾参观取经 米勒农庄是瑞士著名的高科技生态农庄,已有约50年历史,拥有525亩大田栽培、30亩温室大棚、一座250吨容量的冷库以及一个冷藏运输车队。农庄除日常的蔬菜、水果、花卉培植外,最主要的特色是绿色特种蔬菜的种植,如黄色和紫色樱桃西红柿、彩色西葫芦等。 农庄是家族式管理,由米勒两兄弟当家,其余家庭成员参与管理和市场开发,平时全职工人的数量约为40人。米勒农庄的经营管理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到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变革,在瑞士颇有代表性。今年7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访问瑞士期间,就专程来到米勒农庄考察瑞士的现代农业。 整个生产过程不用农药 米勒农庄的种植管理都实现了智能化。温室的温度控制是通过电脑每小时接收一次附近的苏黎世机场的气象数据,并据此对供热锅炉、散热系统、大棚采光进行控制,根据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墒情进行最优管理,使农产品质量、产量、供应时机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农庄的产品在自动化分拣、装成小包装后,贴好标签,第一时间运到超市上架销售,真正实现产品“绿色而新鲜”。 米勒农庄还是一个生态化的循环体系。农庄整个生产过程完全不使用农药,采用以虫治虫的生态化手段调控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采用嫁接技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采用滴灌技术与可降解地膜来节水并防生杂草。农庄利用当地雨水丰沛的优势,建起了雨水蓄储设施,雨水平时作为生产系统的供暖水,另外备灌溉高峰之需,一举两得。 如今打起“卖环境”主意 农庄还把农业废料进行气化,既得到了能源,又有了肥料,供热锅炉的烟气、灰尘都经过严格处理,几乎没有废气、废物排放。 几年前,米勒农庄还在瑞士率先建设了一座以木屑为燃料的1600千瓦供热系统。这种新型燃料每年可节约50万升燃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多吨。米勒农庄把节省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在瑞士拍卖,为农庄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农庄主斯蒂凡·米勒向记者透露,农庄未来在新能源方面还会有更多的应用。 除了卖产品、卖碳排放指标,米勒家族还打起了“卖环境”的主意。农庄里有一个五六百平方米培植兰花的温室大棚,里面除各种兰花外,还装饰了一些盆景和绿色植物,显得颇有艺术气息。这里被米勒家改造成一个多功能厅。多功能厅对外营业,经常承接生日宴会和婚礼等活动。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