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又名木犀、丹桂、岩桂、九里香,是木犀科木犀属常绿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已经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桂花为色、香、形俱佳的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在中国古今园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桂花花有白色、淡黄、金黄、橙红等,树姿典雅,碧叶如云,四季常青,亭亭玉立,尤以金秋时节,桂蕊飘香,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清香飘逸,浓馥致远等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崇高、贞洁、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因此,桂花在园林造景中深受人们青睐,是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植物材料。 1 桂花的生长习性 桂花为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8米。树冠圆球形,树干灰白色,叶革质,对生,卵圆形、圆形、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叶边缘常全缘,有锯齿或先端有锯齿,少数为波状。聚伞花序呈簇状开放,每个花序又由5-9朵小花构成,花径多小于1cm,但也有个别大于1cm,花色因品种而有差异,有黄白、柠檬黄、金黄、橙黄、橙红诸色,具有芳香。桂花的果实为核果,俗称‘桂子’。桂花原产我国西南地区,适生于我国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地区,耐高温,不很耐寒。桂花是阳生树种,性喜光,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不太高,适宜潮湿的环境,忌过湿,尤其忌积水,保持土壤的湿度对桂花的良好生长、培养好桂花非常重要,特别是开花前夕,需要有雨湿的天气。桂花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严格,但在土壤深层、排水良好的沙石土壤上生长良好,只有深厚肥沃的土壤才能满足桂花对土壤养分的大量要求,桂花不耐干旱贫瘠,在浅薄板结的土壤上生长特别缓慢,叶色黄化,很少开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顶现象。桂花要求微酸性土壤,PH值以5.5-6.5为好。我国各地的土壤基本上都是偏酸性或接近中性,能够满足桂花生长要求。在某些碱性较重的地区,PH值超过7.5,桂花开花数量明显减少。 2 桂花的观赏价值及其在园林中的审美艺术 桂花树形优美,树冠近球形,四季常青。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树干分枝点较低,经人工培育的优良桂花品种,树干分枝点可达1.5-2m,桂花枝叶繁茂,姿态优美,不同的品种树冠形状也有一定的差异,呈现出椭圆形、长椭圆形、圆形等,桂花小枝条粗壮挺拔或细柔平展,刚抽出来的新梢大多数品种成紫红色或褐红色,少数品种呈黄绿色,有的品种的枝条自然扭曲宛若游龙。桂花树叶终年常绿,新叶红褐色,随后变成嫩绿、深绿、墨绿等颜色。桂花可以分为秋季开花和四季开花两种类型,四季桂类在春、秋、冬三季均可以开花,夏季气温较高,桂花基本上不开花。秋桂一般在9-11月开花,不同的品种花期也有所差异。花色是园艺植物重要的观赏要素,桂花的花色丰富多样,不同的品种花色有白色和淡黄色(银桂品种群)、浅黄色、黄色和深黄色(金桂品种群)、橙黄色和橙红色(丹桂品种群)等,而且花香浓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建设城市的生态园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在应用于造景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科学的内涵,应用植物造景应该即是视觉上的艺术景观,也是生态上的科学景观[3]。桂花的生态环境美,关键是桂花在造景的同时还应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桂花进行植物造景的同时,通过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坪等多层次的垂直搭配可以达到较好的立体或三维立体的绿化和美化效果,增加绿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绿地的整体生态效益,从而达到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桂花在与其他植物配置造景时,可以通过第一层安排树冠稀疏的阳性落叶大乔木,第二层安排种植桂花树,第三层安排较耐阴的落叶或常绿的小灌木,第四层用耐阴的地被植物。四个不同层次的垂直绿化,既可以有效利用土壤中不同深度的水分和养分,又可以增大城市绿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起到极好的净化、美化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桂花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中秋之夜,月圆,桂香,备受画家和文人的青睐。桂花的美,美在其香浓、色雅,美在其树形和四季常青,最重要的是美在其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性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国人民常把桂花与中秋圆月联系在一起,产生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桂花也是古代科举及第的象征,中国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咏物寄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历代与桂花有关的诗词歌赋也较多,南朝梁代诗人范云在《咏桂》中写到:“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若,安知零落期。”唐朝白居易在杭州、苏州任刺史期间,写有《东城桂》诗三首来描写桂花,宋朝诗词名家极力赞美桂花的色、香、形与品格等,这些诗词突出描述了桂花独特的姿态、风韵和魅力,更为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增添了无穷的寓意。 3 桂花造景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桂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桂花造景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被应用,至明清时期,桂花成为私家园林造景的主要材料,到现代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应用的形式和手法也更加多样化。 我国古典园林中,多将桂花种植于窗前、院中、路旁、池边等与各种地形、山石、建筑结合起来构成传统的园林桂花美景,起到美化、绿化和香化的效果。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桂花的配置手法多种多样,有双桂当庭,在庭院中对植两株桂花树,以此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有金玉满堂,指在庭院中将桂花和玉兰对植,希望能够荣华富贵;有玉堂富贵,是指将玉兰、海棠、牡丹和桂花四种植物相配置,种于庭院里,或者加上迎春称为玉堂春富贵,寓意喜庆和富贵。玉堂富贵,竹报平安是指将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竹子、芭蕉、梅花和兰花配置与庭院,称为庭院名花八品,寓意喜庆、平安、富贵。 桂花作为观赏、美化、香化、食用和药用等多种用途的经济树种,在城市、乡村广为种植。公园、风景区、学校、道路等皆可见其绰约身姿,或孤植、或对植种于庭院前、或列植作为行道树、或群植作为风景林、绿化带等。目前,全国形成了江苏南京和苏州、湖北咸宁、浙江杭州、广西桂林,上海、安徽合肥、四川新都等主要桂花产区。桂花在现代园林应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应该满足生态要求,桂花是一种喜暖、光,忌积水的阳性树种,栽培桂花之前,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否适宜桂花的生长,在不能自然生长的地方,可以用盆栽和盆景的形式,来满足人们赏桂的愿望。其次要突出人文文化和景观效果,在桂花用于造景时,应充分运用统一变化、对比协调的美学原则,突出桂花的四季常绿、树形美观、着花密集,花香浓郁等美学要素,营造美好的景观效果。同时,景观中应注重意境的创造,挖掘桂文化,使人们在赏桂的同时能够体会桂文化。最后,要符合大众心理。现代园林是公众性和开放性的,园林的布置手法应该符合或反映公众的审美观念和需求,突出人本主义,符合大众心理,也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造景方式也越来越多的被用于现代园林中。目前,利用桂花造景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一是桂花的独立造景。将桂花孤植在空旷的平地、山坡或草坪上,以体现其个体的姿态美。或者将桂花分别按一定的中轴线左右对植或列植作为城市街道的行道树,四季常青,秋季便香飘数里,满城幽香。还可以用桂花群植,形成以桂花为主题的风景林,体现桂花的整体美与和谐美。二是与其他树木配置造景,组成丰富的林貌和四季季相变化的植物景观。桂花四季常绿,与其他植物配置时,一般作为背景植物,在确定于桂花的搭配植物时,要考虑两者的协调关系,搭配植物的植、叶、花、果等能够补充和提高桂花的景观色彩。三是用桂花作专题布置。在色泽、品种、树形、体量上进行相配,运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结合必要的人文景观,创造出深远的人文意境,全面展示桂花的姿态美、品质美,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取得较好的观赏效果。 4 桂花在园林造景中的配置 桂花在园林造景中有一定的配置原则。首先要考虑桂花的适应性,要在适合桂花生长的地方进行造景,而且在园林造景的时候要充分应用垂直绿化,进行合理的层次安排,充分体现桂花在造景中的主体作用;其次在园林造景时要注意季相的变化,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有乔木、也要有灌木、花木类等,既要考虑时令上的衔接,又要考虑色彩上的协调等。另外,桂花在我国种植2500多年,已经形成了深厚的桂花文化,寓意吉祥如意,因此在利用桂花进行造景的时候,要尽量应用我国传统园林中的配置手法,如“双桂当庭”、“玉堂富贵”等,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桂花文化和造景艺术风格。 现代园林十分重视生态性和科学性,强调事物群落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在选择与桂花搭配的植物时,应选择那些能与桂花协调相处的植物。园林中能与桂花搭配的常见落叶乔木有乌桕、黄连木、无患子、枫香、栾树、三角枫、山槐、白玉兰、朴树、紫薇、山樱花、水杉等;常绿乔木有广玉兰、香叶树、红楠、木荷等;落叶灌木有水杨梅、白鹃梅、木芙蓉、木槿、腊梅、丁香等;常绿灌木有石楠、柃木、南天竹、檵木、火棘、含笑、枸骨、海桐等;藤本植物有络石、金银花、木香、铁线莲等;地被植物有二月兰、麦冬、石蒜、葱兰、吉祥草、沿阶草、紫茉莉、鸢尾等。 桂花是常绿树种,在其他树种与桂花搭配时,要考虑季相、色彩、景观等因素,在以桂花为主体进行园林配置时,要多用落叶乔木,少用常绿乔木;为了增加植被层次和提高绿化覆盖率,应增加灌木的比重,特别是有利于地被植物生长的落叶灌木的数量,由于桂花枝叶较稠密,所以与桂花搭配的灌木必须较耐阴,如杜鹃、山茶、八仙花等;与桂花搭配造景的地被植物要具备生长期长、繁殖容易、适应性好、抗逆性好、观赏效果佳以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等特点,如沿阶草、阔叶麦冬、萱草、矮牵牛、凤仙花等。 桂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桂花的园林造景在我国源源流长,造景艺术和造景手法也多种多样,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深厚的桂花文化,要充分继承和发扬桂花文化及其所体现的艺术风格,使之更好的为我国园林建设事业服务。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