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湿地公园的建设有效地保护了天水围地区的湿地,充分发挥了湿地降解水体污染、净化空气的生态功能,优化了城市的空间布局,对天水围地区因城市开发而失去的自然资源进行了补偿,缓解了米埔湿地核心区自然保护方面的压力。除此之外,香港湿地公园还充分发挥了城市湿地公园特有的社会服务功能,为香港本地居民及游客提供了一个世界级的游览胜地,丰富了国际游客在香港的旅游体验,为香港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通过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使公众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培养了市民及游客支持湿地保护区的兴趣,成为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中心。 经验总结: 1、应尽可能地选择地域性的生物来营造湿地生境,不能盲目地因追求物种多样性而忽略了生物的适生性。城市湿地公园并不是湿地博物馆,应用地域性的生物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而且比较具有本土的代表性,如香港湿地公园的招潮蟹使游人印象深刻,每年公园还会举办关于招潮蟹的活动,招潮蟹俨然已成为香港湿地公园的标志之一。 2、对于城市区域中湿地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将其隔离弃置,而是可以通过合理的、精心的设计和规划、一定的技术支持,及后期的科学管理,实现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多重目标。香港湿地公园将自然保育、教育、旅游、市民休闲娱乐等几种截然不同、甚至相悖的功能良好地结合起来,公园将人类活动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部分放在入口处,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同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的区域只占公园面积很小的一部分,公园的适度开放,在体现公园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保证了湿地核心区的生态平衡。 3、香港湿地公园为游客设计了溪畔漫游径、湿地探索中心、演替之路、观鸟屋、红树林浮桥等丰富的活动项目及体验方式,不同生境带给游客不同的体验。演替之路是一条位于开放大水面上的木栈道,木栈道的一侧设置了说明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荒废的湿地由开阔的水域演变成林地的演替过程,以及各种常见的水生植物。观鸟屋的设置,在不打扰鸟类生息的同时,给游客与自然亲近的机会,虽然只能远远地通过望远镜观赏这些水禽,却平添了很多乐趣。由河畔观鸟屋、泥滩观鸟屋、鱼塘观鸟屋等处观鸟点所观赏到的不同类型的鸟,更丰富了这种体验。 4、香港湿地公园的义工计划,此计划旨在通过公众参与湿地公园的义务活动,宣传及推广保育湿地的意识,市民可以从义工工作中学习到生态知识、与新朋友分享自己的经验等,由此体会到保护大自然及服务社会的乐趣。这项计划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公园与公众的互动,值得学习与借鉴。 勇先创景旅游规划中心指出,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结合后期的运营管理设定功能和规划构思,对于由政府运营的具有公共设施性质的湿地公园或者是由市场资本投资的具有商业性质的湿地公园,综合考虑他们对于湿地公园的后期管理和维护能力,防止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无法达到既定的规划设计目标;同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关注那些“大江大湖”,更要去关注那些“细支末流”,使得整体的湿地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等等。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