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规划,乡村旅游咨询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关注 > 勇先关注 >

深度多元融合是文化兴国的战略要求

时间:2011-11-25 10:13来源:中国乡村旅游咨询网 作者:勇先创景 点击: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同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旅游产业要深刻把握市场化取向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充分依托已经形成的客源市场和产业基础,在促进文化体制改革、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对外文化宣传战略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旅游与文化的深度和多元融合是客观存在,也是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旅游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文化旅游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所占比例为40%。欧洲的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显示,欧洲有超过50%的旅游活动都是由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拉动的。在美国,30%的国内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是被当地的某种艺术、文化遗产事件或是活动所吸引的。

  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旅游是文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文化资源被包装、组织进旅游产品,是实现文化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方式。旅游业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资源,也包括依托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非传统文化资源,甚至还有经由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创造出新型的文化现象。如位于美国中西部密苏里州西南的布兰桑市,人口7500人,没有特别的自然资源或文化遗产,依靠3座主题公园、10座博物馆、49座剧院等发展文化旅游,2005年到访游客就有720万人次,居民与游客的比例达到1比960,人均停留时间3.7天,旅游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

  旅游是传播国家形象和文化输出的重要渠道。世界上的大国无不注重国家形象、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的输出。美国的旅游输出和文化输出往往相伴而生,互相促进。典型的案例是迪斯尼,全世界的孩子都在看迪斯尼动画片,都向往到迪斯尼主题公园去游览。在米老鼠、唐老鸭、维尼熊、白雪公主构成的童话世界里,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随着其现代服务企业的运作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游客的观念中。

  市场机制推动文化与旅游日益走向深度、多元的融合。旅游产业需要以文化提升内涵,文化产业又需要以旅游作为市场空间。有很多项目既是旅游产品,又是文化活动。特别是一批依托知名景区的旅游演艺项目受到了市场广泛欢迎,如《印象·丽江》,2010年共演出770余场,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2亿元。

  当然,我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一些政绩工程导向和不合理的政府干预;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关注较多,甚至多次上演了争抢名人故里之类的闹剧,而对现代生活方式等文化资源缺乏认识和重视;在对文化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过度消费,神圣的文化仪式被庸俗化、商品化;旅游与文化结合的过程重借鉴和模仿等等。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旅游与文化融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旅游业应自觉承担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的历史责任。与其他文化传播方式相比,旅游能够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实际的形式,来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依托业已形成的客源市场和产业基础,旅游业在文化兴国战略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旅游产业作为我国率先对外开放的产业,在市场化改革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应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通过不断扩展的市场规模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需求动力。

  旅游业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符合时代审美需求方面拥有大有可为的市场空间。有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群众乐于参加的旅游等文化活动融为一体,通过公益性游览参观点的免费开放、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知名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旅游业各个环节文化内涵的提升等,让人民群众在精神享受、身心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熏陶。

        旅游业还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旅游业一方面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盘活历史文化,不断吸引国内外的游人来亲历这种文化,并在亲身体验中自然而然地认同中国文化;另一方面要借助旅游消费的市场力量,不断创造中外游客喜闻乐见的新型文化产品,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活力。(作者:戴斌向飞丹晴)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分享到:
------分隔线----------------------------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 海淀 清河嘉园东区 甲1号楼15层
邮编:100089
电话:010-62669808
传真:010-62669808
邮箱:yongxian@bjyxcj.com
院长热线:13001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