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桃花净尽菜花开;游步道作为承载、连接、组织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纽带,于山峦、峡谷、小岛、丛林、水边、花园、田间和草地上,由于其自身蜿蜒曲折或跌宕起伏带来的景观变化,带给游人不同的视觉体验与游憩享受。 一、游步道的解读 国外解读:游步道Scenic Byway —— 首次概念来自美国RTC2(区域交通委员会),它是一种小径,它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交通通道,也是专门无机动车辆干扰的组合。 国内解读:据《中国旅游大辞典》,“步道”又称“游步道”,指位于自然的、历史的景区或公园等户外场所,沿途有重要景观和资源,能提供户外步行活动需求或景点间通达的通道。 勇先创景解读:游步道是连接景点、融入自然、影响游客体验和经历、串联旅游设施、保护生态的实体和载体,既是路又是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游步道的互塑共生 游步道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次序一样,也是庞大次序中的一个。游步道应该与环境有机结合,应该像环境里面长出来的一样,与环境融合,成为环境的有机组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座座“桥梁”,比如在丰茂的草场上可能采用汀步路,或成块或勾线,使原本单调的草场,形成更多创意的图案,从而成为美丽的风景线;在崖壁上修步道尽量保持崖壁的原貌,采用悬空的搭建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使景观得以最大化地体现,给人与悬崖共起伏同屈伸的感觉;水面上修路决不应该把水系景观分隔得生硬、简单;特色小镇的游步道应以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为基础,将沿线分散的资源和景点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线性景区和旅游品牌,以期实现“道路的交通、景观、游憩和保护功能的有机结合等。 三、游步道的规划设计 (一)游步道的路线选择 1、线形 因景点分布不均衡,游步道在平面上随地形、景物的变化而自然弯曲,呈现平面线形。此类平面形式适用于地势较平坦或山体坡度较小的景区内。
2、环形 受地形地貌等条件的限制,游步道沿山体等高线呈类似螺旋状攀升而到达景点的形式,呈现具有一定向心性的平面布局,形成不规则的螺旋状;根据景点的设置,次游路与主游路连接形成环路,游步道与次游路连接形成环路,游步道也可以与主游路连接,游步道之间也可以形成环路,最终达到的效果是让游人不走回头路、错路或者毫无景观可看的路。
3、自由形 不具备特定的形状,以景点为牵引,强调景观变化及游憩体验,道路或蜿蜒曲折,或跌宕起伏,带给游人不同的视觉体验与游憩享受。
(二)游步道的长度 观景步道控制在8km以内,超过8km应与公路、水路、缆车等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一般健身步道在0.5~4km以内,老少皆宜;特殊健身步道可达几十公里,分段设置,供不同游人需求选择。科普步道不超过2km、游程大多控制在1h内、游人以老少皆宜为原则。除此之外,起联系或方便工作人员管理功能的步道,游憩区内一般在500m以内;管理步道较长,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游步道的宽度 一般公共游步道最小宽度为1.2m,通常宽度为1.5-3m;主路应串联主要景点、景物与观赏点,形成主要游览线,宽度大于2米;次路串联其他景点、景物与观赏点,形成一般游览线,路宽1.5-2米。对非常自然的步道在0.8-1.5m,局部有特别要求的宽度适当拓宽。 (四)游步道的坡度 一般景区内步道坡度<7%为宜,设0.3-8%的纵坡和1.5-3.5%的横坡;坡度>24%的应设置台阶。 (五)游步道的铺装材料和形式 游步道铺装有助于界定不同的空间、提示空间的转换、打破单调的视觉效果。铺装材料和铺装形式的合理运用还能在视觉上产生韵律与节奏的变化。 1、材料 游步道常用青石板、花岗石、小青砖、木材等,也有选择金属的,每一种材料具备其独特的颜色、纹理和质感,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设计者需根据游步道所需要表达的意境,合理搭配铺装材料形成景观序列,一条道路上的铺装应该在统一中富有变化。
2、形式 铺装形式可以由单一材料形成不同图案,例如花岗石的平铺与工字缝铺方式的组合;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不同图案的组合,例如花岗石冰裂纹铺与卵石平铺的组合形式;还可以是铺装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例如嵌草砖是块料与块料之间留有空隙,在其间植草,形成冰裂纹嵌草路、空心砖纹嵌草路、人字纹嵌草路等。除此之外,彩色铺装路面,不仅颜色鲜亮活泼,而且可以通过颜色传递很多信息等。
(六)游步道的植物配置 植物是游步道景观中的主体部分,可利用植物的不同特性和配置结构创造出具有不同情感的植物空间。营造热烈欢快或淡雅宁静或简洁明快或轻松悠闲或疏朗开敞的意境空间。 1、植物的种类选择 每个树种形态、体量、观赏特性都不尽相同,按照一定规律栽植不同种类植物可以在游步道沿线上形成韵律与节奏感。任意一段游步道植物景观可以选择乔木作为基调树种,间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形成不同的季相变化,增加开花植物与彩叶植物,提高视觉效果。为了满足游步道的独特性,植物种类宜丰富多样,搭配宜精巧细致。 2、植物的配置 植物的种植方式有孤植、丛植、行植等,在平面布置上,一般孤植树可以作为点景树,作为一个节点的主题景观,或者作为两个节点空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标识,形成点状空间;丛植是游步道上最常见的植物种植方式,以自然生态为原则,组团式种植,边际线进退有度,形成节奏不一的开合空间;而行植适宜于规则的游步道,游步道通行区域两侧同种植物或者不同植物搭配行植,整齐排列,形成线性空间。 在立面上,不同高度的植物,其空间和游客心理的导向性不同,有研究表明,0.3-0.6m的植物列植,产生导向作用;1m左右的植物列植,产生交通分隔的作用;1.2m的植物列植,产生明显分隔空间的作用;高于1.5m左右的围和列植,产生私密空间感。 利用空间的不同形态来布置游步道两侧空间,在景观序列方向上和空间转换带来的视觉与感受中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七)游步道附属设施 灯具、座椅、雕塑、小品等附属设施作为游步道上的景物,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起到调节游人视线的远近、产生空间的变化,进而感受景观序列变化的作用。 附属设施的颜色、材质、形式、体量都要仔细推敲,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要与整体保持一致。要让附属设施成为整条游步道的画龙点睛之笔,而不是败笔或者多一样少一样都无关紧要的东西。 (八)游步道造价 游步道的造价费用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施工费、措施费、管理费等,常分护栏、路面、基础报价。不同种类的游步道有不同的价格,设计者需要根据游步道所处环境、目标客户的需求以及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来综合决定使用哪种类型及价位的游步道。
四、勇先创景游步道上赏美景 (一)通辽科尔沁生态林业观光园和谐人地关系游步道 1、游步道规划构思 通辽市地处我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腹部,通辽市委、市政府于2015年初启动了科尔沁生态科技示范园建设,为科尔沁沙地治理科技支撑奠定坚实基础,切实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建设;通辽是“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歌曲艺之乡”、“中国马王之乡”、“中国版画艺术之乡”等,文化底蕴浓厚,民族特色鲜明;因此,项目地游步道是旅游休闲与交通功能相结合的高品质景观道,具有交通、景观、游憩、历史、文化、自然、教育等多重价值,“自然就是美,原始就是真”,在保护场地肌理的基础上,沿线的景观基本特点是亲近自然的开阔空间,设立游径指示牌、生态保护教育牌、植物特性展示牌等,生动再现科尔沁文化特有的民族特色,构建和谐人地关系。
2、游步道构成 科普型游步道、生态型游步道、文化型游步道。 (二)山西晋祠农场生态观光园深度体验游步道 1、游步道规划构思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勇先创景带领游客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旅游过渡,将环元宝岛的道路体系附加上农业休闲博览的功能,道路本身就是一条农业博览知识走廊,划分为五谷、五果、五菜、五花、五畜五段展示主题,各个展示主题又相应的赋予“福禄寿禧财”五种吉祥意义,同时整合了步道、座椅、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展示、灯光等多种功能和设施。与农耕器具结合成为景观小品,与木栈道结合可以作为座椅;与灯光结合而成为照明设施;与种植台结合而成为植物标本展示廊;与解说系统结合而成为科普展示廊;与标识系统相结合而成为一条指示线。
2、游步道构成 五段“展示主题+游憩功能”组合。 (三)日照桃花源创意农业旅游区自然自由自在游步道 1、游步道规划构思 现代人处于一种很紧张的环境里,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睡眠没保障,环境污染,空气污浊,身体基本上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塑造的是颐养生命的风水福地,是能帮助现代人找到属于自己精神仙境的地方,山上果树葱笼,林间溪水潺潺,山下其乐融融,绿水青山两相宜,怡然步道一路青石台阶,干净平坦,蜿蜒盘旋于桃花树之间,游客沿着游步道拾阶而上赏花,步移景换,零距离置身花海,花香和美景美不胜收;临水傍湖的滨水栈道,漫步其中,既可以休闲健身,又可以濯足戏水,湖光山色两相和,停下来,环顾四周,轻吸一口气,沁人心脾;健康大道以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为时间演进顺序,向人们诠释健康是最美丽的时尚,且行且赏且思,蔓延出一幅醉美景致的思绪。
2、游步道构成 健康大道、滨水栈道、怡然步道。 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游步道需用心去规划,用情感去建设,将自然美和人文美和谐地绽放在游者的心田。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