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背景(一)现实背景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中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因为条件恶劣、交通闭塞以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很多仍处于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在建国初期,政府就在采取措施摆脱贫困地区的风貌,使其走上脱贫的道路。随着扶贫工作的展开,容易脱贫的人口已经脱贫,尚未脱贫的人口由于致贫原因复杂化等原因使得扶贫难度加大,成为了扶贫工作的“硬骨头”; 2013年,国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从产业、教育、转移就业等方面实施精准扶贫。旅游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计划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精准扶贫的新引擎,旅游业从业门槛低,收益可观,既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求”,又符合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政策背景
二、概念旅游扶贫即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 三、作用(一)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扶贫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从金钱、物质等方面对贫困地区予以帮助,还从带动地区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就业的“造血”扶贫方式上,“授人以渔”,让贫困地区在脱贫之后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此外,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对其独特资源、文化等的保护,也有利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贫困地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旅游扶贫能够加大贫困地区开放力度,使很多贫困地区由闭塞的小山村转变成为著名的景区,当地居民抓住机遇,参与到旅游创业、服务中来,不仅使地区环境、产业等方面渐渐开放,贫困地区居民的思想也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渐渐转变。 (三)有利于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助力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在开发过程中因为其强大的联动效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贫困地区产业转型,使贫困地区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此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康养产业、手工业等的融合发展也将为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促使旅游扶贫得到更好发展,使贫困地区尽快实现脱贫目标。 (四)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贫困地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必定会创造众多就业岗位,贫困户可以经过培训,参与到旅游服务的各个岗位中去,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旅游开发也会催生诸如民宿、餐饮、手工业等发展,让部分劳动力可以进行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有利于改善民居环境和社会风貌贫困地区多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居民生活环境较差,而旅游扶贫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周围基础设施及环境进行整治,所以旅游扶贫的开展相比较其他扶贫方式更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此外,由于旅游属于服务性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时对贫困人口的培训等工作以及外来游客对当地文化的影响都将有利于贫困地区的社会风貌以及民风建设。 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急于求成,一味模仿其他地区政策的关注和一些地区急于摆脱贫困状态的原因,导致一些地区为了加速旅游扶贫工作而去选择直接模仿其他成功的地区,修建一些与当地的自然景观不相和谐的建筑,导致了旅游项目的质量差、缺少内涵等现象的发生,破坏了环境,也使得当地的资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或是为了提高地区收益,不顾环境、设施等的承载力,盲目提高客流量,使得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不考虑资源现状,一味进行旅游开发旅游扶贫的重要一点就是当地有适合进行旅游开发的资源,而很多地区看好了开展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不考虑当地的旅游资源适不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只一味修建旅游项目,开发的旅游既不符合地区现状,旅游文化内涵又单薄,最终只能惨淡收场。 3、产品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产品内涵、特色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旅游产品缺少内涵、没有特色使得其缺乏核心竞争力,从而缺乏游客吸引力,是目前旅游扶贫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4、过度追求短期经济,造成“临时性脱贫”很多地区只是临时性的将资源集中在某一贫困地区,在当地实现脱贫之后又将资源投入到另一个贫困地区,如此往复,不仅使这些地区只达成了临时性脱贫,而后又返贫,还浪费了物质、人员等资源;或者,为了尽快获得收益,实现资金回收,只是在贫困地区兴建各类受欢迎的旅游娱乐设施,虽然从短期来说有利可图,但并不利与长期发展,最终导致贫困地区只是临时性脱贫。 5、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在旅游扶贫过程中,贫困人口、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旅游者等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 6、基础配套差,难以吸引游客旅游开发除了要有可以游玩的项目,还要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而有的旅游扶贫仅仅只是注重对旅游项目的开发,配套服务设施简陋,难以吸引游客。 7、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的匮乏一直是旅游扶贫面临的一大问题,虽然有政策鼓励相关经营管理人才参与到旅游扶贫中去,但并不能解决所有贫困地区的问题,且旅游业是服务型行业,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更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加入到旅游扶贫的开发建设中。 8、贫困户脱贫意愿不强烈,缺乏积极性有一部分贫困户在扶贫过程中自主脱贫的意愿并不强烈,在近些年国家的经济支持下,他们不需要付出劳动就能满足生活需求,因此在进行旅游扶贫时,他们的意愿并不强烈,参与旅游脱贫的积极性也不足。 (二)应对措施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对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之前,先对贫困村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地引导和控制旅游产业发展,从而达到规避风险、合理布局的目的,使贫困地区能够长久的保持活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对贫困地区进行旅游扶贫时,必然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但与此同时,更应该注重旅游开发的环境效益,贫困地区本身因为较为偏远等原因,历史、文化、生态等资源保存较好,具有更高的价值,所以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小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此外,在旅游高峰期时,应当注意控制游客人数不能超过当地的环境容量,从而保证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融入创意和文化,打造核心吸引力在对贫困地区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时,应当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打造出属于当地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品牌,创造贫困地区的核心吸引力,从而引爆市场,吸引更多游客。 4、从长远角度发展旅游扶贫旅游扶贫虽然在短期内需要付出较多资源、资金,但开展旅游业是一项“一本万利”的产业,在后期仅需要投入人力和少量财力进行维修和创新,就能长久的获得巨大收益,因此,旅游扶贫,不仅注重短期收益,更要注重长远利益。 5、成立旅游合作社协调开发商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旅游合作社,用以协调处理开发商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使其相互合作,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达到共赢的目的。 6、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贫困地区的可进入性和地区环境,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到舒适、安全。 7、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在进行旅游扶贫过程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贫困地区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与专业的管理团队合作,让其对当地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整体素质。同时,还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让其输送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以此加强贫困地区人才建设。 8、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对贫困户进行集中教育等措施解放思想,让他们意识到靠别人和靠自己的差距,看到脱贫所带来的好处,增强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发展模式(一)景区带动型
主要是利用周边优势景区带动贫困地区发展。贫困地区借助周边已经发展成熟、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景区,与其联合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地区脱贫。
2、致贫原因: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层次低,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等是涞水县致贫的主要原因。 (二)特色村寨型
一般存在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利用当地特色的民居建筑、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特色产业等开展特色民俗旅游,以此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增加群众收入,达到脱贫的目标。
2、致贫原因:为了保护原始森林资源,封山育林使得村子原本致富的养牛产业走向衰败,村庄陷入贫困。 (三)休闲农业型
挖掘贫困地区的农业资源潜力,通过对田园景观、农业产业的打造,发展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2、致贫原因:基础设施较差、道路不通、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主要致贫原因。 (四)农特产品型
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作为贫困地区的核心吸引力发展旅游产业,利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推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目标。
2、致贫原因:下岗、因病、因灾等为主要致贫原因。 (五)运动娱乐型
依托贫困地区的独特地形、气候等旅游资源,开展山地运动、滑草、冰雪运动等娱乐体育活动,在贫困地区发展“体育+旅游+扶贫”的脱贫发展道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
2、致贫原因:交通闭塞、劳动力流失是当地致贫的主要原因。 (六)度假康养型
依托贫困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或是中草药历史文化、种植文化等优势资源,通过度假民宿、特色养生等产品的打造,发展度假康养型旅游扶贫,促进产业融合,最终实现脱贫目标。
2、致贫原因:因病、因学等是致贫的主要原因。 六、扶贫对策:“四个意识”决胜旅游扶贫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阶段,如何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扶贫这个新业态,勇先创景经过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旅游扶贫路径——“四个意识”,能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农产品销售难和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切实实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真致富。
政智意识:智力分析政策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在政策导向下,对贫困村进行基础分析,找出致贫原因及脱贫关键制约因素,为明确开发方向,精准扶贫等提供依据。 七、勇先创景经典案例(一)天祝藏族自治县朵什镇石沟村1、政智意识
(1)简介 (2)致贫原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传统农业根深蒂固、农村青壮劳力短缺等是致贫的主要原因。(3)扶贫措施:通过产业培育、就业扶贫、技能培训、贫困户精准指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2、大局意识
(1)总体定位:以特色农业为基础,藏族文化为特色的沟域经济发展示范谷。
功能分区图
总平面图
标志性大门
5)联动周边 4、看齐意识依托特色农业、朵什寺、溪谷、森林生态、山地地貌等特色旅游资源发展宗教旅游、休闲农业、避暑休闲、养生度假。将旅游扶贫任务细分到人,将旅游扶贫策略细分到户,统筹各类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保障,完整、细致的实施“真扶贫、扶真贫”。 (二)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极乐村1、政智意识(1)简介极乐村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辖李庄、极乐2个村民小组。北靠雷公山,南邻G30高速,距镇政府3公里,地处安远盆地北部。 (2)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致贫,因缺乏劳动力致贫,因家庭子女上学致贫,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致贫。 (3)扶贫措施
1)着力推广“景区带动、能人带户”模式,用旅游的发展集聚人气、财气,从而引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每个能人带动不少于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旅游服务、招工、订单采购农产品、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成立互助社等方式帮扶脱贫。 2、大局意识
(1)总体定位:以藜麦、中草药、白牦牛等特色种养殖为基础,打造河西走廊上,藏传佛教文化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
功能分区图
总平面图
等心大门
游客中心
5)联动周边 五、结语坚持因地制宜,以精准扶贫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旅游发展为切入点和支撑点,政智意识为贫困村的发展定纲、大局意识为贫困村的发展定调、核心意识为贫困村的发展定方向,看齐意识是贫困村发展的“秘密武器”,强化看齐意识,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贫困村的经济繁荣,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村居。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