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资金回收期较长,经营效益不理想乡村旅游的白炽化发展,导致其盲目开发,缺乏对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的合理预算,即便进行合理预算,在具体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偏离规划目标,导致实际的投资回收期遥遥无期,加上很多乡村旅游旅游宣传意识薄弱,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这是任何旅游发展致命的弱点,结果是旅游地经营效益不理想,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4、乡村旅游发展的季节性导致资源的浪费大众旅游中出现的旅游旺季“人看人,人挤人”,旅游淡季“旅店关门、旅游基础设施搁置”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乡村旅游产品的单一性、乡村旅游观光化发展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营销策略的不到位等原因所导致的乡村旅游的季节性所致。5、“硬”服务与“软”服务均有待提高“硬”服务是乡村旅游发展所依托的基础配套设施,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乡村旅游发展所在地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发展旅游很大程度上所依赖的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设施也是,目前还处于不完善状态。同样,旅游服务等“软”服务虽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断提高,但是要支撑其继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一)开发模式1、城市依托型这种开发模式的社区地一般是靠近大城市,拥有客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因此以发展周末度假客源为主,也称城郊型,和上面提到的韩国周末农场型的相类似,是典型的乡村旅游地发展模式。适宜开发集疗养、娱乐、运动健身等产品为一体的层次较高档的乡村度假村,并且对基础设施等辅助服务质量要求较高。2、旅游资源依托型依据资源类型不同可分为自然生态景区依托型和历史文化依托型、民俗文化依托型三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自然生态景区依托型主要借助本地或相邻自然景区的资源优势而发展乡村旅游,突出乡村生态旅游的特征,给游客带来一份悠然自得的绿色心情,开发过程中比较注重自然与生态、休闲性、参与性活动等的结合;历史文化依托型则重点打文化牌,产品以修学、观光旅游为主,适合高层次的市场需求,一般开发乡村文化博物馆和民俗度假村,让游客体会到清新自然的空气、淳朴民风的同时感受历史文化名胜和名人的深厚;依托乡村居民、人文遗迹、古建筑、文物等物质形态以及地方民间文艺、民俗节庆活动、地方民间文化庙会等文化形态,开展可参与的观光游览活动是民俗文化依托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抓住民俗等核心特色。(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