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度假区的景观设计,据勇先创景旅游规划中心研究发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山地景观的特性 自然景观指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动植物的综合呈现。在景观设计中应恰当和巧妙地利用当地自然景观资源,从自然景观中挖掘设计素材,寻找灵感,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山地的自然景观,具有原生性、独特性、脆弱性和认同性四个特点。 (一)环境原生性 具有原生性的山地生态系统一般都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即在不同的山地地段中,形成景观客体的生态系统存在着差异。谷地、低地常是汇水区域,土壤肥力较好,因此其植被林多为高大的乔木;山顶、山脊等处风化和侵蚀严重,土壤肥力一般较差,其植被就多为利于阻止土壤侵烛,流失的低矮灌木等。 而且作为视觉客体的山地实质环境在物质组成上还包括山体(岩石和土壤)、水体、植物、云雾等,在形态上包括形状与肌理组织两个要素。 (二)视景独特性 地形的起伏赋予山地景观独特的意味。山体的丰富轮廊线构成景观的背景轮廓,植被随地形高低错落。此外,地形的高差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人们可以仰视、鸟瞰或远眺,扩大了视角和视域的变化程度。 (三) 生态脆弱性 山地生态系统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均能对其他因素构成影响,并进而改变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使景观客体产生变动。而当某个因素的变动情况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能力以后,生态环境的恶化就不可避免了。比如当人们的伐木、开山达到-定程度以后,山体地表会被损失而形成裸露,这就会使山体地表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继而引发灾害化的变化。因此,山地景观又具有较大的生态脆弱性。 (四)情感认同性 传统思想中讲宄与环境融合,尤其对山水具有特别的情感。高大、开敞气势给人情致的联想;幽静、灵秀的氛围易使人产生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情致;传统“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选址思想使环境具有“神性”,环境的庇佑和保护给人归属和认同感。 二、景观设计方法的整合 (一)景观生态设计 尽可能保持山地原有自然地形与植被。山地度假区布局应集中、紧凑,尽量减少建筑对地表面积的占用;或将部分建筑隐入地下,以维护地表环境的原生性。保持山地环境的正常水循环,一方面尽量保存自然水体,保持原有水文和小气候;另一方面,尽量减小硬地的铺设,保存天然地表,增加地表透水性和蓄水性,减少地表径流。根据山地环境具体情况,采取一定工程手段,进行人工绿化,改进水文组织,以加强水土保持,维持生态稳定。除被动地与环境融合外,还可进行“顺向设计”,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规律,改善微观气候。 (二)景观视觉设计 当度假区位于山体中部或下部时,注意建筑与山体视觉关系的均衡与稳定,避免面积分布上的接近与对等。一般当山体成为建筑的背景或建筑掩映在山体中时,在视觉上较易获得良好的效果。或者将建筑轮廓与山体趋势相协调,是建筑与山体相统一。 当基地位于山顶、山脊或山岗时,山体与建筑群共同构成明显的天际线,二者相得益彰。位于支脉下坡山脊上的建筑,其共构的天际线没有位于山顶的强烈。但由于人们视点的变换,在某些角度同样会有明显的共构效果。山地环境还应加强对俯视景观的重视,考虑到屋顶及总体形态的布局和效果,在设计中采用错落有致的坡顶是常用的形式。 (三)景观空间设计 景观空间的性质取决于其空间的限定,即空间的围合程度。不同的山体部位往往具有不同的空间属性。度假区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顺应山地自然景观的总体特征,延续自然景观的空间,使二者空间相渗透。景观空间的塑造包含对空间序列的控制和空间界面的选择。山地度假区景观空间序列与空间高差变化联系紧密,通过对空间序列秩序感与变化感的营造,控制和丰富景观空间。 (四)景观情感设计 景观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文化的积淀,文化背景是人类情感的底蕴,景观情感是文化背景的显露。景观给人带来各种情感,在景观设计中巧妙利用各种手法,创造符合度假区特征的景观模式,带给人或幽静、或崇高、或亲切的情感体验。例如,为体现度假区山居生活的悠闲与趣味,像流水别墅一样,将建筑与溪流、山石结合为一体,充满自然的情趣。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