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没有外出旅行经历的人恐怕不多了。若说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深山老林里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那是什么?说穿了,不是道观,就是佛寺。也就是说,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基本上是出家人居住的地方。 然而,现在的养老地产,却要以这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为号召来诱惑老人掏出自己一生的积蓄。一谈到养老,似乎满世界都是这样的喧嚣。君不见,全国各地几乎十天半个月就会有一个所谓的峰会在那里忽悠。于是,2014年变成了养老地产的“沸腾年”。不可否认,会有老人喜欢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也会有任性的有钱人买来偶尔享受一下清静。但是,这样“高端”的养老地产绝非养老产业的正路。 2015年来了,养老产业,说完整点,是养老服务产业,应该清醒并走上正途了,应该赶紧与“房地产思维”说拜拜了。 为什么说养老产业不能陷入房地产思维?根子在于房地产商的行为逻辑是这样的:先拿地,然后建房,再预售期房,再推销现房,直至售罄,是为一个周期。虽然在理论上也把物业作为一个环节,但现实中屡遭业主吐槽的恰恰就是这一服务环节。 养老产业恰恰相反,硬件并不是最主要的,实用就行,世界上有几个养老机构自诩五星、六星、七星的?房地产思维的重点是要把房子卖掉,业主一旦入住即“游戏结束”;而对于养老机构而言,老人入住,才是养老服务的开始。养老产业应该盯着的是软件,是让老人安渡余生的贴心服务。 勇先创景旅游规划中心指出,养老地产比传统的养老院规模更大,需要更多专业化机构的参与,需要整合更多针对老年人需求的资源,可以覆盖更多的老年人;伴随当前个性化养老局面的不断扩大,现在更多人群将根据自身经济、身体情况选择差异化基础性养老服务;经历了2014年的平静后,2015的房地产市场必须转变思维观念,提升服务品质,房地产发展将会逐步由粗放型的经营方式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及专业化发展,同时房地产业也将由原来的“钱多、人傻、速来”的局面过渡到更加专业的方向,房地产开发商不能把原来的完成销售作为一个项目的终结走向,养老地产交房才是服务的开始,房地产商由传统意义上的销售商而变成服务商,养老产业最终拼的不是硬件配套,而是软性服务,从硬件到服务,再到管理,全部加入适老化的设计,形成全产业链的模式,也就是说,养老地产商应该把短期的销售回款为终结转变到终身服务为己任。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