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河畔,东方莱茵河之梦”,衡山依山而名,畔湘江图发展。衡山县确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沿江八个乡镇调整农业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做大休闲农业、做强优质农业、做优特色农产品;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和富裕农民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建设沿江旅游观光休闲农业风光带、城乡结合发展现代农业。 一、衡山县基本情况 衡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地处东经112o27'——112o57',北纬26 o 58'——27 o 28'之间,北界湘潭,西南与衡阳县接壤,西北与双峰县毗邻,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与衡南相接,中部的北、东、南三面环绕南岳区。南岳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横亘全境,毗邻衡阳市和长株潭城市群,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武广高铁、京珠高速复线和湘江河运穿境而过,区位和交通优势相当明显。南北纵长54.5公里,东西横跨48公里,总面积93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46%。全县辖17个乡镇,319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6万人;县域面积9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19万亩,水田29.07万亩,旱土6.12万亩,林地70万亩;水面5.96万亩,放养水面5.96万亩;农、牧、鱼总产值分别为88207万元、129886万元、1003万元;农业主导产业是水稻,2011年水稻总播种面49.755万亩,产量21万吨,产值达24亿元;经济作物有席草、蔬菜、瓜果,年生产面积分别为3.5万亩、15万亩、9.3万亩,产量分别为2.625万吨、30万吨、9.12万吨,产值分别为15750万元、26551万元、17321万元。 二、沿江八乡镇基本概况 湘江流域流经我县八个乡镇,由北到南的顺序依次分别是:长江镇、福田铺乡、沙泉乡、开云镇、永和乡、贺家乡、萱洲镇、店门镇。 (一)地形地貌 沿江八个乡镇的地形地貌以山、丘、岗为主,兼有河溪,其地貌组合具有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 (二)人口数量 八个乡镇总人口25.3492万人,其中长江镇3.2036万、福田铺乡1.9194万、沙泉乡2.0477万、开云镇8.4911万、永和乡2.9558万、贺家乡1.6556万、萱洲镇2.1242万、店门镇2.9518万。 (三)国土面积 八个乡镇总国土面积51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镇75平方公里、福田铺乡43平方公里、沙泉乡36平方公里、开云镇102平方公里、永和乡68平方公里、贺家乡44平方公里、萱洲镇55平方公里、店门镇96平方公里。 (四)耕地面积 八个乡镇总耕地面积18.48607万亩,水田面积17.02896万亩,果园面积0.4474万亩,水面3.6993万亩,放养水面3.6993万亩,可利用荒地0.814 万亩。 三、沿江经济现状 1、旅游资源。 沿江有毛泽东考察衡山农民运动旧址——康王庙、毛泽建烈士陵园、紫巾山森林公园、大源渡中洲岛旅游综合开发区、萱洲古镇、九观湖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和湘江沿河风光等景区景点。 2、沿江企业。 沿江10公里流域内龙头企业有九家,其中省龙头企业1家,店门逢缘草艺;市龙头企业8家,分别是长江新源牧业、长江金叶养殖、福田泰通白云、开云黄花坪粮储、开云科迪动物药业、开云景华园林、开云工业园飞鹰新能源、沙头春发食用菌;这九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均在5.5亿元左右,能常年带动农户4万户,创税收1500万元。 3、特色产业、产值。 八个乡镇主要特色作物基地:长江的蔬菜基地0.15万亩,福田高档优质稻和有机试验示范基地0.1万亩,沙泉早白薯基地0.35万亩,开云有蔬菜基地1.2万亩、九龙李基地1万亩、柑桔基地2万亩、食用菌基地产量0.4万吨,永和柑桔基地、食用菌基地,贺家西甜瓜基地1.2万亩、红脆桃基地1.8万亩,店门席草基地3.2万亩,萱洲油料基地(油菜、油茶),衡萱线连片油菜6万余亩等。沿江农、牧、鱼总产值分别为63224万元、76638万元、9355万元。2010年农民人平6795.75元。 四、2011-2020年沿江农业产业整体布局 (一)我县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沿江农业发展总目标:粮食播面稳定28万亩、水稻单产500公斤、总产14万吨以上,优质稻米产量8万吨以上;油料播面15万亩、油菜籽单产220公斤、总产3.3万吨;蔬菜播面10万亩、产量23万吨、产值4.5亿元;瓜果面积10万亩、总产200万吨,产值1.8亿元;席草面积3.5万亩,总产3.6万吨,产值0.7亿元。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农民人平均收入翻一番。 (二)以城乡结合、统筹发展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 1、城乡结合统筹发展是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繁荣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基础是要改善农村设施,核心是要发展现代农业,目标是要增加农民收入。一大力改善农村设施。进一步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不断增加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布局,推广应用新能源,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人居环境。二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重点建设沿江优质稻生产基地,确保粮食年播面不低于17万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切实抓好优质油茶、席草、食用菌、茶叶及生猪、黄鸡等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推广有机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步伐,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力度,提高辐射面,增强带动力,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加工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2、实施农、牧、休闲等产业结合,多渠道发展富农创收。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就业指导和信息引导,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和就近转移就业,大幅增加工资性收入;严格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努力保障转移性收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确保农民享有土地承包权流转过程中的增值收益,着力提高财产性收入。大力发展席草、衡山黄鸡、西(香)瓜、生猪、油茶、油菜等优势产业,以基地为依托,提升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把规模做大、品质做优。重点帮助逢缘草艺、湘旗农牧、春发食用菌、新源牧业等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兴旺鸽业、天水鸡业、长江竹木制品、金叶养殖等潜力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健全农业服务网络。围绕区域性主导产业,扶持席草、衡山黄鸡、西瓜、白薯等协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大力培植农村经纪人队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五、重大工程项目 (一)以萱洲古镇为中心,建设沿江旅游观光休闲农业风光带 以萱洲古镇为中心,借助衡山县沿湘江河岸衡萱线开云镇、永和乡、贺家乡、萱洲镇等乡镇区域区位、便利交通、旅游景观、农业特色产业、湘江沿河风光等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和整合丰富的山水型、特色产业型和自然资源型旅游农业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型、休闲型和旅游观光型现代农业。形成游客住农家山庄、吃土菜、品河鱼、带土产,集旅游观光、赏花观景、湘江垂钓划船观光娱乐、避暑度假和乡村体验于一体的山水田园休闲风光带,吸引和适应大都市居民周末节假日度假、旅游、休闲、观光娱乐的眼球,实现衡萱线生态型休闲旅游农业风光带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南岳衡山旅游的全方位对接,促进旅游业与衡山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大衡山旅游经济圈”和衡山文化(文明奥区)的全面发展。(预计至2020年投资总额达15亿元,投资年收益将比往年多3倍以上,人均年收入将超2万元) (二)沿江荒山、荒坡、滩涂改造建设 沿江八个乡镇共有荒山、荒地和滩涂0.814万亩。充分开发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资源发展经济作物,全力推进无公害果园、无公害菜园、湘莲等产业。据初步预算每亩垦荒费用:荒山约5500元、荒地约5000元、滩涂约3000元,共计费用将达4500万元。 (三)沿江清洁工程建设 沿江乡镇共有居民25.3492万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00吨。沿江耕地18万多亩,年农业投入品垃圾约200万吨。畜牧(生猪、羊、牛)25万头,每天排泄量约300万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优化村庄布局,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改善人居环境。沿江乡镇共有170 村,每村建议投入80万元,合计投资1.36亿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产业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和全面落实各项产业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工作,明确分工、专人负责,确保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和衡山县产业布局规划按进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农业基础设施滞后一直是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瓶颈,在未来的发展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我县农业生产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建设中要以中、低产田地改造,标准良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粮区重点实施排灌沟渠为主的田园化建设改造。 (三)以粮食总产为目标,强化科技,提高单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一是重点搞好新增粮食产量工程、泰通白云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示范项目、优质稻米加工产业建设,全面实施优质良种繁育工程,让优质稻、杂交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继续大力推广运用水稻轻简栽培技术、软盘育秧等骨干科技措施,加强普及平衡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加快农机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020年机械化程度达百分之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粮食单产稳定500公斤以上,总产超14万吨以上。 (四)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加大农业开发,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努力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挥我县沿江、山地资源富足和特殊的气候条件,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基地认证、开发项目、打响2-3个品牌。大力推进循环农业、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显示秀美衡山。 (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高效、通畅的农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鼓励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植我县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按照五大产业发展规划,认真抓好区域布局,切实加大对以有龙头企业的扶持,走“公司加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一是以逢缘草艺为依托发展店门席草产业,出口高档草席,打响“鸳鸯”品牌。二是扶持2-3家蔬菜加工企业发展,重点推出种植蔬菜乡镇的黄椒、豆角、大白菜、早白薯。三是引进1家大型果品加工公司发展瓜果产业。四是建立起以开云为中心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网络,使之逐步成为湖南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同时,建立起县、乡农业信息交流平台,为加工企业、农民及外地客商提供准确、快捷的农产品供求信息。 (六)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建立一只组织有力、服务完善、功能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一是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加强硬件建设,千方百计争取各级支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强化服务手段,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县、乡、村各级科技人员专业素质和实践指导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七)坚持依法行政,改善农业发展环境。一是加大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涉农单位的依法治农、护农的法制观念,营造出良好的农业行政执法的环境。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坑农害农案件的查处力度,严格控制假冒伪劣农资和农产品以劣充优、以次充好流入市场,切实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三是强农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确保从严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农业执法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明显提高。 (八)切实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生产的实际,加强对符合法定就业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身体建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农业科技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抓好农民转业转岗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到2020年,沿江乡镇累计劳务输出人员达5万人次左右,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需要,切实增加农民非农性收入。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