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有位乡村旅游开发商找到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双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甲方的疑问是:所有当下比较火的旅游产品都做了,为什么农场还是赔钱,为什么紧靠4A景区,还是做不起来?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总监钟景说:“你们做的研学、网红桥、野外灶台等旅游产品,目标城市的周边就有相同产品,游客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到你这里来呢?问题的实质是农场的核心吸引力没有解决啊!另外,紧靠的某4A景区,每年的游客量本身就很少,而且咱们的农场并非必经之地,所以傍大款模式就行不通了。” 这个甲方很有代表性,下面就用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来进一步探讨:乡村旅游的失败往往被重复复制。 自从袁家村火了之后,再加上白鹿原的热度。白鹿原民俗村便干起了关中美食+民俗的活。于2016年五一开业,当天的客流是十万以上,高速路下来到蓝田的路全部堵死。一直到2017年的新年,蓝田县在民俗村区域举办了免费灯展,正月十五全县的社火大赛又在民俗村开赛,当天游客达到了十五万人,这是白鹿原民俗村客流的顶峰。随着影视城和白鹿仓的开业,白鹿原民俗村客流开始下降,到2017年国庆后随着冬季的来临,客流越来越少,逐渐有的商户退出或者不开门,越来人越少。 表面上看白鹿原民俗村是因为影视城和白鹿仓的开业从而分流了客源。但实质是同质竞争带来的恶果。这种同质竞争就是典型的拍脑袋竞争,什么项目火就拷贝一下,哪个地方有吸引力文化或4A以上景区就依附一下,不考虑自身文化特点,忽视原生态的乡村,不做策划规划,致力于将抄袭进行到底。结果只能是新鲜一时,冷落一世。
本文是勇先创景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