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旅游业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大趋势下,我国传统旅游业经营管理效率较低、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共享水平低等问题日益凸显。日前,国家旅游局在四川都江堰举行的全国智慧旅游建设现场会上,提出争取在10年内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总体目标,“智慧旅游”成为全国多地旅游规划的重点建设内容。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大众的全新的旅游形态。专家指出,智慧旅游建设不应停留在模糊概念,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系统性地制订智慧旅游顶层设计和具体引导政策,鼓励技术创新转化和供需对接,突破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桎梏。 传统旅游面临新挑战 智慧旅游迎来发展期 在全国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现场会上,国家旅游局提出我国将争取用10年时间初步实现智慧旅游,以有效应对旅游业爆发性增长给旅游景区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会上公布了北京颐和园、山东泰山、安徽黄山等22家景区为“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表示,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各景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如北京推进A级旅游景区无线上网工作,河北启动了全省智慧景区试点建设,江苏南京实施智慧景区工程,安徽黄山景区开展“智慧黄山”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建成统一的数据处理和智能指挥中心等。目前,智慧旅游在提升景区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景区品牌影响力、提升游客满意度方面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旅游专家指出,虽然目前很多国内旅游企业已经建立自己的网站,一些旅游企业也在尝试在线商务运营和营销,部分景区尝试发行电子门票,但总体来看,信息技术在传统旅游企业和管理部门中的运用还不普遍。通过手机、电子屏、互联网等终端体验智慧旅游的游客仍不多,智慧旅游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虽然国外很少使用智慧旅游一词,但与智慧旅游相关的项目开发较早。如欧盟在2001年就创办了“创建用户友好的个性化移动旅游服务”项目,美国2006年就在宾夕法尼亚州波科诺山的度假区引入射频识别手腕带系统。欧洲目前正在全面开发远程信息处理技术,计划在全欧洲建立旅行信息系统等。 戴斌表示,尽管和国外相比,我国智慧旅游建设起步较晚,但从2011年起,全国多个城市陆续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并密集出台相关规划。今年5月,北京、厦门等18个城市被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标志着我国智慧旅游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