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源误区 1.从无知到无为 旅游资源具有广延性、交叉性、重叠性和依托性,它所包括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涉及和涵盖了方方面面、行行业业。当然,适于开发旅游的资源,需要一定的品位、代表性和相应的条件,今日暂无条件开发的,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无所顾忌的用作他途,否则一旦具备了条件就无法挽回。比如:现在民族地区的茅草房、黄板房、石板房、杈杈房等,本身就蕴含了数千年的民族建筑艺术的文化,老百姓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与之密切相关,如果仅仅将其看作是“贫困”的表现形式,而无视它在文化、旅游、民俗、民族建筑等方面的价值,那么有组织地对它们进行改造,或听任其模仿城镇化建设,也就等于是对旅游资源的集中性毁灭,这是一种因无知而产生的无所顾忌。 2.把景观当景区 我们的开发者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认为自己和身边人都欣赏的东西,全国人也一定会欣赏。所以开发景区等同于建造景观,开发景区等同于造亭台楼阁、植树种花。建设开发者自己认为是景观的景观。居于这种认识,开发者往往不重视项目定位和产品卖点,不注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往往把去全国各地考察看到的东西搬到项目上,项目最后变成一个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东西,毫无卖点可言,毫无看点可言。最后,项目在消耗了大把的投资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而本地人又多了一个可以散步和练太极拳的场所。 景观不能产生旅游消费,它仅能满足视视觉功能,体现为园林化。 景区则是概念化、市场化的景观、人文、活动的综合体,它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必须产生旅游消费。景区满足的是人吃住行游购娱的多元功能。这还只是普通景区的定义,一个高品质景区必须具备三个一:唯一、第一、专一。 因此,搞旅游开发绝对不只是造景观,单纯的造景观只能提供当地百姓免费观赏的场地,而不能吸引外来游客产生消费。造景观必须是在服从景区定位和核心卖点的前提下进行,否则你的生态植被就是无本之木,你的小桥流水就是无源之水。因为旅游就是消费差异性,旅游就是消费新奇性,只有建立在差异性和新奇性上的景观,才有生命力。 3.把特点当卖点 有一句话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误导了很多人。世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特点并不希罕,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个特点,世界上有多少个地区就会有多少个特点。哪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跟别人一样?都不一样,都有差异!如果我们真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仅限于本地特色来打造我们的旅游品牌,那就大错特错了。发展地方特色文化,这是一个老套的政治命题,只有既挖掘本地特色,又充分研究游客,量出为入,按需打造,把特点变成卖点,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命题。 不管是旅游景区还是商业产品,必须满足“三个点”的条件即:特点、卖点和买点。所谓特点,指产品要有不同于同类产品的功能;所谓卖点,指产品要有独特的功能利益,能满足人的需求,人们愿意购买;所谓买点,指这个产品的卖点要有消费者愿意花商家预期的钱来购买。 不是所有特点都是卖点,特别在当前遍地开花、全民营销的阶段,旅游景区面临全国性竞争的时候,就连普通的卖点都难于保证景区的成功,更不要说特点了。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要保证景区的成功,要保证城市形象的成功,你必须提炼出大卖点、必须提炼出超级卖点,只有这样景区和城市才能成为热点和焦点。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