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营销误区 1、慷慨炒作,吝啬宣传 景区规划、策划、建设到位后,营销基本靠宣传了,这几乎可以说是旅游界的一个黄金定式。中国许多中小城市因为财力不济,又缺乏项目包装策划和城市资产运营的能力,在旅游宣传方面投入不力,酒香苦于巷子深,面对资金的瓶颈,旅游始终搞不上去,只能任由花开花落,自生自灭。 我们现在一讲到旅游宣传促销,首先想到的是新闻炒作,总希望能够不花钱又有最好的效果。很少想到投放广告,总认为广告投入是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能节约就节约。想不花钱办好事,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旅游营销必须要有广告的投入。重视城市及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据香港旅游协会资料,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世界旅游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旅游宣传投资,例如美国各州的对外旅游宣传费用都相当可观,2005年纽约州的宣传费用为1060万美元,佛罗里达州为980万美元,夏威夷州更高达1800万美元。因此,我国中小城市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各级政府税收拨款,另一方面也可敦促各有关旅游景区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群策群力,把宣传工作做好。 2、视“五一”为法宝 所谓“五个一”,就是拍一部电影、出一套图书、做一盘光碟、唱一首歌曲、搞一个节会。这是很多地方发展旅游的“老五招”,市场营销的规律,是熟悉产生轻视,同样的东西搞多了,人们就麻木了,就不起作用了。八十年代郑州、九江拍了两部电影,一部叫《少林寺》,一部叫《庐山恋》,把这两个旅游城市搞火了,于是全国城市开始挖掘自己的文化题材大搞电影营销,这一套路玩了半个世纪,直到今天还被我们官员奉为法宝,简直让人不可想象!一部电影带活一个城市,这个成功率有多高?建国六十年,全国不超过十个!这种低概率营销活动,却趋之若鹜,投资决策失误又将重复发生。 经过几十年的五个一打造,现在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了自己的一套图书、一盘光碟,并且热情万分地送给来参观的客人,谁不说俺家乡好!恨不得让人家拿回去就放到书架上,谁知道客人转身就丢了,光碟也不会真有人拿回去看,这两样东西最后的归宿地就是废品收购站。实在是浪费啊!低碳社会了,建议我们少制造一些浪费,图书和光碟不是不可以做,建议少做几份,尽可能别送客人,在当地给人翻阅和播放一下就发挥最大作用了。 “一首歌”就别唱了,流传于世的艺术精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我们一个行政命令就可以搞出来的!歌曲是有谱的,但靠一首歌带兴一个城市,这种想法相当离谱,更是超低概率的事件。 旅游节活动,主张让政府来办,一是可以提升人气,二是可以练兵。但是政府做事喜欢你学我、我学你,搞一轰而上,最后全国每年城市都有节会了,什么桃花节、杨梅节、梨花节、荷花节、××文化节……,几乎办到最后都会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五个一工程”对旅游发展来讲是辅助手段,决不是必要手段和关键手段。必须紧紧围绕整体策划来进行,否则单纯依靠“五个一”,很容易变成五步倒。 3、旅游交易会=劳民伤财会 拿推介会和旅游展销会来讲,要解决或能解决的也只是组团社和接团社的对接问题,所面对的主要都是业内人士或同行,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现在参加旅游交易会,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而不是主动去参加,旅游交易会就是交易了大家身负的参会任务。更多的旅游交易会开幕式就是闭幕式,最后发财的就是捡拉圾的。有什么效果没有?有的是负面效果,叫做缺席审判。而且景区越大,品牌越大,负面效果就越大。 4、境外促销,不识风向标 行为盲目,当是旅游宣传促销的大忌!各地现在经常组织大批人员到境外去促销,到底有什么效果呢?开阔眼界是肯定的,是有作用的。但是否达到了营销的目的呢?只有你知我知,最后总结报告知。如果我们把这些钱集中起来做一个网站,通过网络营销,恐怕效果会更好一些。 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资料表明,日本、韩国、俄罗斯许多年以来一直是我国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大客源国。显然,我们的对外营销首先要紧紧盯住以上几个国家的主要客源,只有把这些国家的工夫做足了,拥有了足够的份额,才可以依次去做其他周边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市场。 旅游营销就其真正目的,是要通过有效的营销实现“三多”:即多点旅行社为其组团,多点媒体为其做宣传,多点事件让人流传。通过宣传提高旅游产品在游客或目标群体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根本左右游客的出游心态,最终实现多点人来旅游——改变游客的结构,增加接待总量,增加旅游收入。殊不知如果没人做种桃子和打桃子的工作的话,那么接桃子的人(组团社)也是没有积极性的!因此,在旅游营销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低估,更不要忽略了媒体的作用和力量! (责任编辑:勇先创景) |